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

佛教法語知識(一)測驗解答

佛教法語知識(一)測驗解答
問題出處網址http://www.wenjuan.com/s/QVRVzm/

1.
春有百花秋有月, 
夏有涼風冬有雪﹔ 
若無閒事掛心頭, 
便是人間好時節。 ──宋.無門慧開 

2.

佛在世時我沉淪, 
佛滅度後我出生﹔ 
懺悔此身多業障, 
不見如來金色身。──古德

3.

手攜刀尺走諸方, 
線去鍼來日日忙﹔ 
量盡別人長與短, 
自家長短幾時量? ──元.石屋清珙 

4.

橫看成嶺側成峰, 
遠近高低各不同﹔ 
不識廬山真面目, 
只緣身在此山中。 ──宋.蘇東坡 


5.

面上無瞋是供養, 
口裡無瞋出妙香﹔ 
心上無瞋無價寶, 
不斷不滅是真常。 ──古德 


6.
善似青松惡似花, 
看看眼前不如它﹔ 
有朝一日遭霜打, 
只見青松不見花。 ──明.劉伯溫


7.

月可令熱, 
日可令冷, 
佛說四諦, 
不可令異。 ──《佛遺教經》 


8.

若人欲了知, 
三世一切佛, 
應觀法界性, 
一切唯心造。 ──《華嚴經》


9.

法不孤起, 
仗境方生﹔ 
道不虛行, 
遇緣即應。 
──《瑜伽焰口》


10.

莫道群生性命微 
一般骨肉一般皮
勸君莫打枝頭鳥 
子在巢中望母歸
──唐.白居易 

11.

 佛前多劫興供養, 
所積廣大福德緣﹔ 
一念瞋心才興起, 
盡焚彼福成灰燼。 
─古德 

瞋心之害

12.

特入空門問苦空, 
敢將禪事問禪翁﹔ 
為當夢是浮生事? 
為復浮生是夢中? 
──唐.白居易 
這首詩偈,是白居易開始學佛之後,因景仰鳥窠禪師的道行,「特入空門問苦空」而寫。


13.

來時無跡去無蹤, 
去與來時事一同﹔ 
何須更問浮生事, 
只此浮生是夢中。 
──唐.鳥窠 

14.
半畝方塘一鑑開, 
天光雲影共徘徊﹔ 
問渠哪能清如許, 
為有源頭活水來。 
──宋.朱熹 

15.
學道猶如守禁城, 
晝防六賊夜惺惺﹔ 
將軍主帥能行令, 
不用干戈定太平。 
──宋.性空妙普 

「晝防六賊夜惺惺」,佛法常將人的身體比喻為一座村莊,村莊裡住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六根,平時它們各司其職,彼此分工合作。當六根遇到外境,會產生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:眼睛喜貪看美色,耳朵愛聽聞美音,鼻子好聞香嗅臭,身體嗜觸柔軟舒適,舌頭喜品嘗好味,心靈也常迷戀繽紛世間的種種享受,當六根一時把持不住,和六塵裡應外合,會迷惑真心本性,使我們不得安寧。由於它會劫奪功德法財,也是造成煩惱無明的根源,因此經典裡將六塵比喻為盜賊。

16.

手把青秧插滿田, 
低頭便見水中天﹔ 
六根清淨方為道, 
退步原來是向前。 
──唐.布袋 

六根:眼耳鼻舌身意

17.

千里修書只為牆, 
讓他三尺又何妨,
長城萬里今猶在,
不見當年秦始皇 。
──清.張英
忍讓
張英是清朝桐城人,康熙六年中進士,官至文華殿、大學士兼禮部尚書,著有《篤素堂集》、《聰訓齋語》、《易書表論》等書。 
他做官勤奮謹慎,為人豁達大度。 
當張英在京師為官時,家人由於興建府第,與隔壁方姓望族因地界不清而打官司。縣令鑑於雙方都是有權有勢的望族,遲遲不敢定案。 
於是,家人修書向張英求援。張英接到家書後,立刻以二十八個字的短詩回覆。詩文的內容為: 
千里修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有何妨? 
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 
家人接到回函後,立刻主動讓出了三尺的土地。方姓望族見狀,也自動讓出了三尺的土地。於是,在兩家之間,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人行巷道。 
由於張英的豁達,非但化干戈為玉帛,而且造就一段千古佳話。百姓路過此六尺巷道時,均稱頌不已。 

18.

莫說他人短與長, 
說來說去自招殃﹔ 
若能閉口深藏舌, 
便是修行第一方。 
──宋.慈受懷深 


19.
趙州八十猶行腳, 
只為心頭未悄然﹔ 
及至歸來無一事, 
始知空費草鞋錢。 
──宋.張無盡 


20.
修行容易遇師難, 
不遇明師總是閒﹔ 
自作聰明空費力, 
盲修瞎練也徒然。 
──〈費閑歌〉明.憨山德清 


參觀我的的facebook


http://www.wenjuan.com/s/mIZ73y/參加漢傳佛學知識測驗高級篇第一集測驗



http://www.wenjuan.com/s/FziIZv/佛教知識基礎篇釋迦牟尼佛與弟子們測驗連接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